当前位置:看商机 > 行业资讯 > 导购 > 基于西方经验与中国实践看“中央厨房”

基于西方经验与中国实践看“中央厨房”

发布时间:2020-08-12 15:43:40 点击次数:376

这种被称为“中央厨房”的运作机制,目前是媒体融合的焦点话题。然而, “中央厨房”在现实中的运作会面临多种困境和冲突。因此,在现实语境中分析“中央厨房”,可能比理论上的分析更为重要。

关键词:中央厨房;西方;厨房;实践;传统媒体

作者简介:

  在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发展的大趋势下,我国很多传媒集团先后进行尝试,形成“一次采集、多种生成、多元传播、全天滚动”①的工作格局,以求在尽可能节约成本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度融合各种媒体。这种被称为“中央厨房”的运作机制,目前是媒体融合的焦点话题。然而,“中央厨房”在现实中的运作会面临多种困境和冲突。因此,在现实语境中分析“中央厨房”,可能比理论上的分析更为重要。

  “中央厨房”的西方经验

  在西方,“中央厨房”的建立与媒体的商业化运作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它的主要功能基本与这种业务流程的商业价值有关。“中央厨房”的首要功能是节约成本,其次是调和不同类型媒体之间巨大的文化差异。

  就节约成本而言,美国学者布雷德利通过测算得出:同一个新闻选题,报纸、广播、电视记者的前期采访成本比例大约是1:1.8:3.5,如果同一个集团不同媒体实现互动和整合,发挥协同效应,把同样的信息包装成适合不同媒体的产品,一物多用,就可以相对节省成本,产生较大的经济效益。②新媒体出现以后,媒体集团的工作量和技术含量大大增加,如果不能采用更为节约的业务流程,就意味着需要大量人力资本上的投入。美国是一个人力成本极高的国家,如果为了发展新媒体并为此组建一支新媒体的采编队伍,那么传媒集团就会不堪重负。所以,“中央厨房”机制是一个节约成本的策略选择。“中央厨房”的运作特点就是在理论上可以有效地整合人力、财力、信息、渠道等方面的资源,最大限度地节约人力成本,并且提高新闻素材的利用率。

  传统媒体的思维方式和新媒体的思维方式存在巨大的差异,在业务流程上也存在较大的差别,在媒体融合的过程中,很可能将一个传媒企业分裂为两个完全不同的企业。早在世纪之交,美国就出现了一些新媒体平台,与所属的传统媒体平台在工作方式、考核机制、文化氛围等方面差异很大,甚至表现为价值观的明显冲突,最后导致不欢而散。贺碧霄等人在《报网融合与并联式结构的困境》一文中就分析过21世纪初《今日美国》是如何因为无法调和新旧媒体的文化差异而陷入困局的。③如果传媒集团需要坚持统一的企业文化,形成相似的风格,以提升新闻产品的覆盖面、影响力,就必须对新旧媒体的两种文化进行调和。而“中央厨房”模式的优势就在于:传递到各部门的新闻保证了不同媒体在同一新闻材料基础上各自加工,不同媒体的沟通交流与协调合作就成为可能。根据“中央厨房”的“波纹理论”,当一个新闻事件发生,通过不同媒体平台像水波一样一层一层地传播出去,各平台发挥各自的媒体优势,形成一个完整的传播体系。这样就比较容易统合不同媒体的文化,促进彼此之间的沟通与交流,从而维系媒体的品牌形象与企业文化的统一性。

  其实,“中央厨房”对于西方媒体而言并不是什么新鲜事物,在西方传媒集团的发展史中,经营多种媒体和尝试资源共享早有先例。许多美国传媒机构从一开始就表现出高度的融合性。美国的报团拥有自己的电视台、电台,电视台又拥有自己的纸媒,天然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媒体格局,所以美国的传媒集团在新媒体出现以前就具有培养全媒体记者的条件,并具有运作“中央厨房”的能力。所以,新媒体出现以后,“中央厨房”的理念很快就在媒体中被确立下来。早在2000年,美国就有传媒集团在佛罗里达州建立了集纸媒、电台、电视台、网站于一体的新闻大厦,这种聚合不仅表现在地理区域上,更多地体现在实际运营层面,新闻大厦里的所有编辑记者会根据当天媒体平台总负责人发布的新闻线索,进行独立或者联合采访,所有的采访内容新闻大厦共享。进入新媒体时代以后,美国媒体人称之为“全媒体中央指挥部”,实际意义等同于我们今天的“中央厨房”。南加州大学等高校还专门设计了类似于“中央厨房”的教学实验平台。所以,“中央厨房”是与西方商业化媒体运营的逻辑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但即使如此,“中央厨房”在西方还是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很难说已经是一种成熟的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