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商机 > 行业资讯 > 今日热点 > “微传播时代”的内涵与外延

“微传播时代”的内涵与外延

发布时间:2020-08-12 15:43:40 点击次数:191

“微传播时代”的概念,是随着即时通信工具——现在是智能手机的更新换代而不断发展的。

关键词:传播;内涵;微传播时代;博客;国粹

作者简介:

  【摘要】“微传播时代”的概念,是随着即时通信工具——现在是智能手机的更新换代而不断发展的。在微博与微信为代表的近段时间内,“微传播时代”是一种“本土化”特色的舶来品,其中国特色的“业务范围”研究超出了通信意义上的交流。同时,微博与微信的精短特质又是古已有之的“国粹体”,与我国古代散文文化的“大宗国粹”密切相关。更重要的是,如今的“微传播时代”已经是“微民微生活”的大本营,它成为渗透到“微民”政治、经济、法律、文化、社会、学术生活的生存方式。

  【关键词】“微传播时代”;舶来品;国粹;生存方式

  2011年以后的“微传播时代”,是以微博、微信作为传播媒介的代表,以短小精悍作为文化传播特征的时代。

  作为技术与汉字相结合的“微传播时代”,我们似乎可以追溯到1984年广州开通的数字寻呼台。虽然1948年美国贝尔实验室已经研制出取名为BellBoy的世界上第一台寻呼机,但是对于中国人,则是汉字BP机的出现,才让历史进程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其核心在于:用户在第一时间知道了呼叫的内容。1990年前后,传呼台如雨后春笋般迅速覆盖全国,各台之间的竞争也日益白热化。但是,随着三年后手机的渐渐普及,传呼市场日渐萎缩;2005年以后,寻呼机淡出中国舞台,这种昙花一现是今天的“低头族”所无法想象的。但是,BP机所带来的一个与“微传播时代”息息相关的结论是:人们已经离不开即时通信工具。随后手机、MSN与QQ成为现代生活的必需品。然后,微博开始了自己的垄断大业,刷微博成了青年人的必修课,“官微”也异军突起,“网络问政”成为时尚。如今,微信的出现又与微博平分天下,迄今已有取而代之的趋势。

  所以,我们说,“微传播时代”的概念,是随着即时通信工具——现在是智能手机的更新换代而不断发展的。正因为此,“微传播时代”的特征也是在发展变化的,其概念的内涵与外延也就需要不断地界定与补充。

  一、“本土化”特色的舶来品

  以手机屏幕与电脑屏幕为载体的博客无疑是软件气息浓重的“舶来品”。“微传播时代”是以微博与微信的先后出现为标志的,而这“二微”则是在博客的基础上“微小化”的结果。

  博客,英文名为Blogger,其正式名称是“网络日志”。初创时期的博客是一种不定期更新、由个人操作与管理、后台可以被控制的日志网站。博客上的文章通常根据更新时间依次排列。许多博主把内容集中在特定门类的选题上,提供自己搜集的评论或新闻。另一些博主则是利用这一社交工具更新个人化的日记、杂感。一般说来,一个典型的博客应该是结合了文字、图像、相关音频视频链接的自媒体。其主要功能之一是能够让读者以互动的方式留下意见或开展讨论,这是许多博客扩散、流传、发酵的重要途径。大部分的博客以文字为主,部分博客以艺术、摄影、视频、音乐为主题。

  2000年,博客进入中国之际并没有引起人们太多的注意,即便后来有了大幅度的发展,但其影响力距离“参与网络改变世界”的“大业”还十分遥远。2003年6月,广州某杂志性栏目编辑、网络作家木子美开始在网上公开自己的“性爱日记”。丰富的细节使其博客一夜蹿红而迅速演变成“木子美现象”。2005年,原本并不看好博客业务的国内各门户网站,如新浪、搜狐等纷纷加入博客阵营,博客的“春秋战国时代”才逐渐拉开大幕。

  2006年3月,博客技术先驱、Blogger创始人埃文·威廉姆斯(Evan Williams)创建的新兴公司Obvious推出了“大微博服务”。问世伊始,这项服务仅仅是通过手机向好友发送文本信息。

  2007年5月,中国第一家具有微博色彩的社交网站“饭否网”创建,引发坊间的关注。而彼时已经是一个拥有4亿多QQ用户的大企业腾讯,发现了用户随即发布自己状态的强烈需求,即刻决定开始尝试。于是,2007年8月13日,“腾讯滔滔”上线。2009年8月,新浪推出“新浪微博”内测版,成为第一家提供微博服务的门户网站。至此,微博正式进入中文上网主流人群视野。

  随着微博在网民中呈几何级数迅速增长,在微博中诞生的各种网络热词也迅速走红网络,“微博效应”与“微博文化”正在逐渐形成。到2009年,“微博”这个全新的名词已经成为整个世界最流行的词汇。随之而来的是一场微博世界的人气争夺大战,大批名人被各大网站招揽,纷纷以微博为平台,在网络世界里安营扎寨、聚集粉丝。同时,新的传播工具瞬间造就了大批的草根英雄,他们从默默无闻的“草民”成长为新的话语传播者。尽管后来微博客里不足140字的琐碎记录逐渐被“长微博”或者类似的新的传播方式所取代,但是,彼时彼刻,每个人都有机会成为拥有自己粉丝的“大虾”并成为其他“大虾”的粉丝,每个人都可以与大腕明星对话、调侃,百无禁忌。这是一种史无前例的“工具革命”与“话语延伸”,与新鲜感结伴,男女老少的创造力都被迅速地激发出来并即刻登上网络大舞台,开始有声有色地表演。

  大凡有一定玩“微”历史的网民,一定忘不了闪烁着智慧、携带着从容的“民间微语录”,比如“鸡为什么过马路”的戏仿集句;比如“不要迷恋哥,哥只是个传说”的自嘲式自恋;比如“贾君鹏,你妈妈喊你回家吃饭”的寂寞与无聊;比如“生活像一个茶几,上面摆满了杯具”的窘境的谐音……

  微博的传播速度更快、范围更广、内容更简洁更具震撼力。在微博逐渐流行的过程中,人们发现,原来传播交流信息乃至进行情感沟通,仅仅通过百余字就可以完全实现。对于生活节奏加快、消化信息时间有限的接受者而言,这种内容直接、黏着度紧密、冲击力巨大、共鸣性极高的传播,几乎到了“须臾不可缺少”的地步。准确地说,微博的出现标志着“微时代”的到来,也推动着“微时代”大踏步前进。或曰从网络的流变过程考察,这个时代经历了一个“从加法到减法”的过程。大块文章的时代潮水般悄然退潮,有兴趣的人自然可以通过其他方式深入阅读,但草根们更需要惜字如金,在140个字之内解决问题。微博客改变了媒体的形态与传播的方式,形如一条嗅觉敏锐的新闻导语,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纳、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