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时代,如何观察与研判舆论生态
发布时间:2020-08-12 15:43:39 点击次数:214
摘要:在移动端日益成为舆论“发酵场”的背景下,新闻工作需要优化配置,将资源从纸媒、广电等传统媒体拓展到互联网新媒体。
关键词:舆论;生态;观察;传统媒体;互联网
作者简介:
摘要:在移动端日益成为舆论“发酵场”的背景下,新闻工作需要优化配置,将资源从纸媒、广电等传统媒体拓展到互联网新媒体。“从供给侧入手改善舆论生态”,主流媒体要保障和增加内容供给,对冲自媒体上的舆论偏差,成为社会舆论的“压舱石”。
关键词:融时代 舆论生态 舆论引导 新格局
2017年3月22日,刘云山同志在人民日报社调研时强调,媒体融合发展是大势所趋,要以更加积极的态度、更加有力的措施推进媒体融合发展,形成融合传播优势,拓展新闻舆论工作的广阔空间。要把正确导向要求贯穿到媒体融合发展各方面,坚持党性原则,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保持主流媒体的品格和风范,讲责任、讲品位、讲格调,营造良好舆论环境。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2·19及4·19重要讲话中都提到,互联网是“最大变量”,搞不好会成为“心头之患”,要求在各种载体、各个方面、各个环节都要“自觉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各级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要“学会通过网络走群众路线”。
舆论,就是在特定的时间空间里,公众对于特定的社会公共事务公开表达的基本一致的意见或态度。在不同的媒介格局下,舆论的形成和传播具有不同的特点。在传统媒介占主导地位的格局中,通过主动引导,舆论具有明显的可控性,而在进入自媒体时代后,却呈现出不同的舆论场共存的状态。在主流与非主流、民间与官方的多元化的舆论交锋中也遵循着类似自然界的生态学规律。
网络传播技术的革新,对中国社会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网络舆论生态系统是一个以信息资源为核心,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由信息主体因素(舆论信息各构成要素之间、舆论信息之间的相对平衡结构状态)与环境因素(物质技术硬件因素、社会人文软因素与舆论信息关联互动而达到的一种相对平衡的结构状态)构成的一个整体。信息资源与信息主体因素构成舆论微观生态,环境因素构成舆论宏观生态,政治、经济、技术、文化等生态因子与舆论信息相互制约、相互影响。新媒体为人们参与社会政治拓展了一个更加开放、深入的平台,而新的言论平台,促使舆论中心发生转移。同时,这也颠覆了原有传统的议程设置格局,促使公众形成了新的媒介使用习惯。因此,如何认知、观察、审视与研判融时代的舆论生态环境,建构舆论引导新格局,是摆在党报人面前的新课题。
观察一:融时代下的舆论生态现状
在新媒体平台上,每个个体都有可能成为议程的设置者,并形成强大的网络舆论。以微博微信为代表的新媒体传播具有多中心、裂变式、即时反馈信息、扁平化传播等特点。随着新媒体舆论格局的日趋多元和复杂,网络舆情深刻影响大众情绪和社会心理,左右社会事件的走势。当前人类面临日益严重的自然环境和生态危机,舆论生态危机在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下,也日益凸显出来。从某种意义上说,新媒体舆情成为社会稳定的制高点。
——传播技术的发展、手机等新兴媒介的普及和对大众日常生活的深度介入,改变了长期以来所形成的媒介格局。移动互联时代,刷微博、摇微信已经成为很多人的日常行为。媒介格局的这种变化扩大了舆论形成的范围和层次,使得传统媒介对舆论的引导作用被分化和削弱。信息的传播渠道和公众的意见的形成、表达和传播模式也发生了改变。
传播载体与传播方式的革新,作用到内容生产与思维方式。在融时代,新媒体改变了信息传播的途径,信息的传播与生产不再是单向度的,而是在由数据织成的网络上,每个人都可以向这张传播的网络推送数据和信息,而评价信息价值的标准往往是个人的好恶与判断。
相比“广场喇叭”式的微博舆论场,微信舆论场更像由一个个“独门小院”构成,而这些“小院”之间又有众多“小路”相联通,形成一种“圈子传播”。有学者认为,微博舆论实质上是“大V”等意见领袖推动的“精英传播”,普通网民很难实现舆论参与的广泛民主,而微信基于“朋友圈”的传播方式可以将“大V”拒之门外,普通网民在“圈子”内的发言、评论、点赞更能体现独立思考与自由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