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明翰学派“主动的受众”研究之缘起
发布时间:2020-10-14 18:01:03 点击次数:267
西方专业化的受众研究自其诞生之日起,就秉承着浓厚的实用主义色彩,究其原因,正如绝大多数学者所公认的,研究活动的资金来源、关注内容、服务对象和研究方法,无一不承担着再生产“行政化”“经验化”受众研究活动的角色,这也正是美国传播研究主导下国际传播研究的主导力量。
关键词:传播学;受众;主动的受众;伯明翰学派
作者简介:
西方专业化的受众研究自其诞生之日起,就秉承着浓厚的实用主义色彩,究其原因,正如绝大多数学者所公认的,研究活动的资金来源、关注内容、服务对象和研究方法,无一不承担着再生产“行政化”“经验化”受众研究活动的角色,这也正是美国传播研究主导下国际传播研究的主导力量。
然而,英国伯明翰大学20世纪60年代成立的当代文化研究中心(CCCS)在诸如霍加特、威廉斯、霍尔等人的带领下,以其丰硕的成果充实着受众研究的领域,“受众”在伯明翰学派的学术视野中承担重要的角色。它批判的立场、斗争的视野、文化的取向以及作为大众利益的代言人,是与社会思潮变革以及诸位文化研究学者的个人、学术背景难以割离的。
然而,在那般崇尚精英文化的英国,为何会兴起如此声势浩大的通俗文化的受众研究活动呢?
一、英国文化主义的困境——定位于“精英受众”
英国拥有着传统的精英文化主义,在某种程度上与法兰克福学派的学者们相似,英国精英文化传统的支持者如马修·阿诺德、T.S.艾略特以及 F.R.利维斯等,认为文化的内涵在于其精神性、心灵性,其最佳表现形式就是文学。①他们严正地批判资本主义工业所带来的文明,认为其是现代工业社会下批量化、同一化、平庸化的文化产品,将导致“崇高的人性”之消怠,②认为应该抵制大众文化,保持精英特色。
即使如此,从“二战”后20世纪中叶开始,英国社会经济复苏、商业发展,文化也发生了巨大变革。社会文化主流从精英取向的文学转向通俗大众化的流行音乐、广播电视、电影、通俗小说等。③通俗文化在英国社会迅速蔓延,滋生精英主义文化的沃土被不断活跃的大众潮所掩埋。此时再强调定位于高端受众的经典文学已显得抱陈守旧、不合时宜,精英文化与大众通俗文化并无高低贵贱之分,偏颇其一则必有失理性。英国传统的文化主义面临孤立无援的窘困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