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商机 > 行业资讯 > 导购 > 中美新闻道德规范对比:关于人文主义的解释

中美新闻道德规范对比:关于人文主义的解释

发布时间:2020-10-14 18:01:03 点击次数:320

人文主义倾向于对人本身生存状态的关注和思考。自文艺复兴以来,人文主义逐渐成为一种主流的社会思潮。新闻业也不例外,它在完善自身功能机制的前提下,加入了对于人文主义的思考。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不同的新闻文化对于人文主义的思考不尽相同。本文试就中美新闻道德规范的历史作一回顾,并就中美新闻道德规范的对比给予一种人文主义解释,旨在阐释不同文化背景下新闻法规中所体现出的人文主义精神,以期对新闻业发展中“人”的回归提供思路。

关键词:新闻法规;人文主义;异同

作者简介:

  摘要:人文主义倾向于对人本身生存状态的关注和思考。自文艺复兴以来,人文主义逐渐成为一种主流的社会思潮。新闻业也不例外,它在完善自身功能机制的前提下,加入了对于人文主义的思考。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不同的新闻文化对于人文主义的思考不尽相同。本文试就中美新闻道德规范的历史作一回顾,并就中美新闻道德规范的对比给予一种人文主义解释,旨在阐释不同文化背景下新闻法规中所体现出的人文主义精神,以期对新闻业发展中“人”的回归提供思路。

  关键词:新闻法规;人文主义;异同

  文艺复兴无疑是一场划时代的思想革命,它使人认识到了“人”的重要性。在各行业中,一切不以人为本的思想均被否决,人们在思想解放运动下急需完善各种制度用以保护自己的利益,新闻业也经历了这样的改革。

  一、道德规范与人文主义

  新闻业作为一种内容产业的重要性从一开始就凸显出来。伴随着社会的快速变革,新闻业成为信息社会的重要产业。科技革命的发生使新闻业的发展得到了提升。与之而来的是新闻道德问题,没有道德规范,新闻业将陷入混乱的状态。

  基于此,中美新闻业都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双方出台了各种道德规范用以约束“自由”状态,政府也利用政治强权出台了有利于统治的政策。新闻业作为尚未成熟的公共领域经历了各种不同的变革,随着变革的日益成熟,人文主义逐渐成为人们的共识,包括关注普通人的生活,展现普通人的命运,维护普通人的新闻利益,追求人的自由和最大发展。

  民主、自由、理性、天赋人权,这些文艺复兴时期的口号,已经被人们接受,并成为新闻事业发展的指导性理念。而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当前新闻业对人文主义的追求,有许多都偏离了“人”这一最终指向。武汉大学王莹指出:“美国人文主义传统的实质是极端的民族利己主义和国家利己主义,而中国人文主义的缺陷在于它所强调的是集体的‘人’而非个体的‘人’,将个人意志一定程度上消解于群体意志的充分表达之中。”①

  人文主义作为新闻道德规范中的主要精神内核之一,它所建构的是人们对于人类自身的思考。人文主义曾被作为教会工具迷惑人民,也曾作为开启民智的工具启发人民的自由观。人文主义的天平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在理性与道德间平衡,人们逐渐认可人文主义,并以它作为新闻业的“灯塔”。

  二、中西新闻道德规范中人文主义的历史和发展概况

  美国新闻道德规范中一直有对于“人”的关注。19世纪中后期,美国新闻业自律规范诞生,其中所涉及的人文主义,直到现在仍被引用。达纳担任《纽约太阳报》主编时制定的守则就包括:“人物釆访记者未经被釆访者许可不得发表,引用已发表的材料必须注明来源。”这已体现了对于人的尊重。1888年他又加上了不要攻击弱势群体的条款。②水门事件后美国新闻业再次掀起了制定伦理规范的热潮,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对名人隐私的处理办法,这也提出了“人文主义”视角下名人的权利如何得到保护的问题。20世纪以来,除了行业性的伦理规范外,各家媒体都制定了适合自己媒体情况的道德规范,其中,“人”都是制定伦理标准的主要考虑因素。

  在中国近代新闻发展史上,“人”也是最重要的主体。根据徐新平的考证,“中国最早的新闻职业伦理规范应该是1902年《中国日报》拟定的《谨拟各报馆公共章程》”③。此章程中提出了报纸应该传达百姓诉求的人文主义标准。1942年的《中国新闻记者信条》中也提出了“宣扬改善民生,决深入民间,勤求民瘼,宣传生产建设,发动社会服务。并使精神食粮普及于农村、工厂、学校及边疆一带”。④1947年新闻界夸大成绩,隐瞒实情引起群众的强烈不满,基于人文主义考虑,新闻界发起了“反客里空”运动,所以1948年毛泽东亲自表明态度,强调我们的报纸要靠人民群众来办,1981年出现了新中国的第一部新闻职业道德规范《记者守则》(试行草案),1991年《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正式通过。自此之后,中国的新闻道德规范逐渐走上正轨直至今日,“人”成为其中最核心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