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商机 > 行业资讯 > 企业动态 > 刘少奇新闻思想于当代之启示

刘少奇新闻思想于当代之启示

发布时间:2020-10-14 18:01:03 点击次数:344

刘少奇作为国家领导人,虽然对新闻没有专门性的论述,但零零碎碎的历史文本中渗透着基本的新闻思想,对当今新闻媒体仍然有启示意义。刘少奇的新闻思想继承和发展了无产阶级新闻思想的发展脉络,奠定了中国无产阶级新闻理论的构建。本文以刘少奇六篇经典讲话为样本,详细分析了他的“架桥牵线”、“不要戴有色眼镜、“当老百姓好”等新闻思想。

关键词:新闻思想;真实报道;指导性

作者简介:

  摘 要:刘少奇作为国家领导人,虽然对新闻没有专门性的论述,但零零碎碎的历史文本中渗透着基本的新闻思想,对当今新闻媒体仍然有启示意义。刘少奇的新闻思想继承和发展了无产阶级新闻思想的发展脉络,奠定了中国无产阶级新闻理论的构建。本文以刘少奇六篇经典讲话为样本,详细分析了他的“架桥牵线”、“不要戴有色眼镜、“当老百姓好”等新闻思想。

  关键词:新闻思想;真实报道;指导性

  在中国无产阶级新闻史上,有两篇经典的新闻文献,那就是刘少奇在1948年10月2日发表的《对华北记者团的谈话》和毛泽东同志在同年3月发表的《对晋绥日报编辑人员的谈话》,这两篇讲话稿开创了中国无产阶级新闻学的基础性地位。

  鉴于毛泽东同志的新闻思想已经有很多研究文献,我们有必要对刘少奇的新闻思想进行详细的研究,以指导我们的新闻工作者。刘少奇虽然不是职业的新闻理论家和实务家,没有其本人专著的系统论述,但散落于各个文献中的片言只语折射出他独到的新闻思想。刘少奇较为集中的关于党的新闻工作的论述有六次,具体见下表:

  通过刘少奇的六次经典谈话,刘少奇新闻思想经历了传承、务实、毛尖的曲折过程。在传承中,集中表现在1948年10月《对华北记者团的谈话》,新闻思想基本上和毛泽东的新闻思想保持一致;在务实阶段,集中表现在新华社编委会向中央汇报了新华社的工作情况和问题后的谈话,主要侧重社会主义新闻工作者要多联系群众,要多指导群众工作;在毛尖阶段,集中体现在1956年对新华社的二次谈话,主要侧重社会主义新闻改革发展的问题。刘少奇的务实、超前的新闻思想碎片犹如火花,不仅对研究我国新闻史有重要的贡献,而且在当下启迪着新闻工作者作出深刻的反思,并对研究新闻改革也有其重要的现实意义[1]。

  一、“架桥牵线”说:多反映群众需求

  刘少奇于1948年10月2日在《对华北记者团的讲话》中指出新闻工作是联系群众的线索,它是千百条线索中最重要的一个。新闻工作要架千种桥、千种线,及时把党的政策告诉群众[2]。刘少奇的话高度提炼为“架桥牵线”,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强调了报纸对于党的重要性,通过办报可以起到“上情下达”的作用;另一方面强调了报纸对于联系人民群众的重大作用,通过报纸可以起到“下情上达”的作用。当下,记者报道的环境和报道理念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如何在新时期进行“架桥牵线”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从传播理念层面而言,作为一个合格的记者在“上情下达”的时候,要理解吃透党的大政方针政策的精神要义,不是简单罗列播报政策新闻,而是要采取软化新闻的方法,把生硬的政策新闻能多层面解读,最大程度地让群众理解党的大政方针;当然,在“下情上达”的时候,要站在群众的角度报道新闻,多考虑群众的真实呼声,不能为了部分人的利益牺牲大多数人的利益,要敢于直言,要有“铁肩担道义、辣手著文章”的道德诉求。可现实中的记者们做出了令群众不满的失范行为。在上情下达方面,内容生涩,形式呆板,党政新闻成了桎梏新闻发展的“党八股”。比如前些年的央视新闻联播,这种现象比较明显。本来是传达对于群众切身利益的大政方针,却因形式内容让群众反感,失去了新闻工作者传播新闻的功能。在下情上达方面,很多新闻工作者习惯于办公室里出新闻,实地调查少,这样的话给失真新闻的泛滥滋生了温床。我国新一届领导班子开展的党的群众路线实践教育活动,在新闻部门开展以来,对新闻工作者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走群众路线已经成为当下新闻工作者的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