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商机 > 行业资讯 > 企业动态 > 杨保军:我国职业新闻传播观念的几个宏观转向 ——以“后新闻业时代”开启为背景

杨保军:我国职业新闻传播观念的几个宏观转向 ——以“后新闻业时代”开启为背景

发布时间:2020-10-14 18:01:02 点击次数:271

在“后新闻业时代”开启的大背景下,我国职业新闻传播观念已经和正在发生着宏观演变甚或转向,就目前来看,集中表现在这样几个方面——新闻主体观念:由偏向“传播主体中心观”,转向“共同主体中心观”;传播价值观念:由偏向“宣传引导中心观”,转向“服务公众中心观”;内容与方式观念:由偏向“内容中心观”,转向“技术偏向中心观”;新闻传媒属性观念:由偏向“意识形态属性中心观”,转向“多元属性统一观”。

关键词:后新闻业时代;新闻传播观念;宏观转向

作者简介:

  【本文提要】在“后新闻业时代”开启的大背景下,我国职业新闻传播观念已经和正在发生着宏观演变甚或转向,就目前来看,集中表现在这样几个方面——新闻主体观念:由偏向“传播主体中心观”,转向“共同主体中心观”;传播价值观念:由偏向“宣传引导中心观”,转向“服务公众中心观”;内容与方式观念:由偏向“内容中心观”,转向“技术偏向中心观”;新闻传媒属性观念:由偏向“意识形态属性中心观”,转向“多元属性统一观”。

  【关 键 词】后新闻业时代 新闻传播观念 宏观转向

  以网络媒介为代表的新兴媒介的日新月异与不断积聚,在与其他社会要素的共同作用下,已经开启了一个新的新闻业时代——后新闻业时代。①在这新的时代环境中,职业新闻传播观念已经并正在发生着一系列的变化与变革;对此,新闻界(包括业界与学界)高度关注,不断展开多层次、多视野的观察、探索与研究。但就既有的成果来看,主要集中于微观层面的观念演变分析,缺乏对时代转换中职业新闻传播观念的宏观把握。本文以中国新闻业的整体演进为参照,以“后新闻业时代”开启为背景,试图对职业新闻传播观念中几个重要的宏观转向作出初步的概括和总结。

  一、 新闻主体观念:由偏向“传播主体中心观”,转向“共同主体中心观”

  新闻活动是人类的本体性活动,新闻需要是人类的基本需要,因而,每个人都是自然而然的新闻活动者。可以说,从人类新闻活动的起源开始,就决定了每个人事实上是、也应该是共同的新闻活动者,是统一的共同的新闻活动主体。

  但是,伴随人类的文明演进史,社会分工造就了新闻业,同时造就了职业新闻传播,从而逐步使职业新闻传播主体(包括作为组织主体的新闻传媒机构和作为个体主体的职业新闻工作者)在人类新闻活动中形成了相对普通社会大众的优势地位。这一点,在以传统三大媒介(报纸、广播、电视)为核心的传统新闻业时代,表现得尤为明显。正是在传统新闻业时代,大众化传播(mass communication)方式或模式,塑造了偏向职业新闻传播主体为核心的新闻活动主体观。②

  这种偏向职业新闻传播主体的新闻主体观,主要表现在这样几点:

  其一,职业新闻传播主体不仅是向社会大众传播新闻的(组织)主体,也是启蒙、教育大众,引导大众的(组织)主体;其中意味着与社会大众相比,职业传播主体是精英主体、是权威主体,是比社会大众更灵通、更理性、更高明的社会主体。

  其二,新闻自由首先应该是职业新闻传播主体的自由或新闻权利,即新闻自由首先是职业新闻传播主体“采写编评传”的自由,③而社会大众主要拥有的是收受传播主体所传信息与意见的自由。事实上,在传统新闻业时代,尽管逐步确立了普遍新闻自由的观念,新闻自由成为人们的普遍权利,但在新闻活动实际中,以传播自由、表达自由为核心的新闻自由主要是职业传播主体的自由。

  其三,在偏向职业传播主体的传统媒介时代,职业新闻传播主体往往自我宣称或被人们自觉不自觉地看成是社会公共(大众)利益的代表,④是没有自身私利的传播主体。在欧美各国,职业新闻传播主体主要被塑造成是按照“新闻专业主义”意识形态展开监测环境、守望社会、担当责任、服务社会的主体;在中国,(准)职业新闻传播主体则被塑造成严格按照党和国家路线、方针、政策进行新闻宣传、舆论引导,全心全意为社会主义服务、为人民服务,不大顾及自身利益的主体。

  当网络时代开启,特别是伴随新兴媒介接连不断的发明与运用,上述偏向职业传播主体的新闻主体观已经和正在发生变化,已经和正在开始转向“共同主体”观。所谓“共同主体”观,笼统地讲,就是在原则上把一定社会中的所有人,都看作是新闻活动的主体;具体一点讲,就是把担当不同新闻活动角色的主体——新闻信源主体(包括被报道的对象主体)、新闻传播主体、新闻收受主体、新闻控制主体、新闻影响主体⑤——看做是新闻活动的共同主体;正是不同角色不同侧重的不同活动,共同塑造了新闻活动的整体景象。这就意味着,一定社会的新闻图景,是由一定社会中所有参与新闻活动的人们共同塑造的,是“我们”为“我们”创造新闻世界,而不是“他们”为“我们”或一部分人为另一部人塑造新闻世界(这样的时代从原则上说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因而,在已经步入“后新闻业时代”的今天,任何反对民主新闻、抵抗新闻自由的新闻观念与新闻行为,都是逆历史潮流而动。

  需要注意的是,在共同新闻主体观逐步形成的过程中,最为重要的、也是最为生动的主体现象,就是民众个体在“后新闻业时代”开启过程中的角色变化——他们由传统新闻业时代相对比较单一的大众新闻传播的收受者角色与狭隘的人际新闻传收角色,转变成了既能保持原有传统角色又能够在新时代中以公共化身份展开新闻生产与传播的主体。正是这种角色或身份在新时代的双重化、一体化或融合化,从根本上改变了以往传收主体关系的结构状态,再生了“后新闻业时代”的新闻主体结构方式,从而不仅使新闻领域内部出现了革命性的变化,也使新闻与政治、经济、文化以致与整个社会生活、个人生活的关系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变革。因而,可以说,共同新闻主体观念的核心,其实就是传收主体的共同主体化,即将传统媒介时代传收者之间的“我—它”(主—客)关系转化成了“后新闻业时代”的“我—他”(主—主)关系。

  因此,特别是职业新闻传播主体要逐步自觉到,民众个体传播者和其他非新闻职业群体传播主体,本质上可以像职业新闻传播主体一样地生产传播新闻;而职业新闻传播主体在一定意义上首先变成了民间新闻传播的收受者,然后才是大众化的新闻传播者;职业新闻传播主体与其他新闻活动主体之间的关系,越来越成为一种合作互动和矛盾共动的主体间关系,是谁也离不开谁的共同主体。

  在此,需要进一步指出的是,尽管在“后新闻业时代”开启后,已经显示出共同新闻主体时代到来的诸多特征,但正如我在《“共”时代的开创》一文中所说,⑥“共”时代,还是一个初起的时代,带有理想期望色彩的时代,还是一个未来演化方式甚至演化目标并不十分明晰的时代。就可见的未来而言,人类新闻传播活动仍然处于职业新闻传播占据主导地位的时代,整个人类的新闻图景与一定社会的新闻符号世界依然主要是由职业新闻传播主体再现的、塑造的、建构的,这在当下是明显的、不可否认的基本事实,尽管职业新闻受到了挑战,也经常被其他新闻形式解构。但我在这里想强调的是,在“后新闻业时代”开启之后,即在新闻主体论角度观察的“共同新闻主体时代”开启之后,我们应该适应人类新闻活动的整体性的时代变化,逐步确立共同新闻主体观;不是仅仅把每一个体手中可以进行大众化、社会化、公共化运用的媒体看作是自媒体(we-media),在理想性上,应该把所有的媒体都当做“我们”的媒体,并以这样的共同新闻主体观念。为我们自己塑造身在其中、心在其中的媒介环境、新闻环境。我以为,以如此共同主体观念、公共传播精神逐步建构起来的新闻媒介,才会是真正具有公共性的媒介,媒介领域也才会成为真正健康的公共领域。朴素点说,共同新闻主体观念的确立,有利于人们塑造、创造共同的真实的信息环境,以满足我们最基本的安全需要、生活需要和工作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