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商机 > 行业资讯 > 市场 > 试论出版管理制度与图书编校质量

试论出版管理制度与图书编校质量

发布时间:2020-10-14 18:01:02 点击次数:301

针对现今出版物质量整体下滑的态势,本文笔者基于多年的图书编辑积累的经验提出了应对措施与看法:即要认真坚持出版制度,才能保证图书质量。其中详述了出版流程中重要的图书质量保证制度,包括选题论证制度、中期的稿件三审制度、责任编辑制度、责任校对制度及样品检查制度,并以实际工作经历支持了以上观点。最后,对于策划编辑在图书质量保障流程中的作用进行了讲述,并提出应确立的四种意识,即树立责任意识、树立精品意识、树立协作意识、树立积累意识。

关键词:图书;管理制度;出版;图书质量;责任编辑

作者简介:

  摘 要:针对现今出版物质量整体下滑的态势,本文笔者基于多年的图书编辑积累的经验提出了应对措施与看法:即要认真坚持出版制度,才能保证图书质量。其中详述了出版流程中重要的图书质量保证制度,包括选题论证制度、中期的稿件三审制度、责任编辑制度、责任校对制度及样品检查制度,并以实际工作经历支持了以上观点。最后,对于策划编辑在图书质量保障流程中的作用进行了讲述,并提出应确立的四种意识,即树立责任意识、树立精品意识、树立协作意识、树立积累意识。

  关键词:出版;管理制度;图书质量

  一、引 言

  当前,我国的出版界正面临转型改制,在这新形势下,一些出版社不免滋长了急功近利的浮躁心态,只看到这是一个重视、强调经济效益和抓紧时机开拓图书市场的良好机遇,而忽视了图书的质量意识[1]。现今的图书出版单位,在内部管理上大多以图书经济效益来考核编辑及相关业务人员的工作绩效,这样就不可避免地造成了一味追求图书码洋,产品质量无所谓的现象。对于此种情况,我们应清醒地认识到,出版物的质量低劣,尤其是内容质量上不去,这种图书还不能称之为合格的产品,面市后更会贻害百姓,因此说“出版物重在质量,没有质量的繁荣就是虚假的繁荣”。针对全国出版行业的整体现实状况, “出版物质量管理年”的建立即是对产品质量的高度重视,这是出版业为繁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和谐文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这也是对每个具体从业人员的一种具体要求及工作重点。其实强调图书质量与追求经济利益并不是相互对立的矛盾体,相反,图书质量是经济利益的基础,经济利益是图书质量的内在动力,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协调互补关系。

  面对当今社会的发展现实及出版业界的客观实际,笔者认为,只有严格执行各项出版制度才能保证图书质量。而这其中的管理制度,可以从两个层面上来理解,一是业务流程。编辑流程是编辑加工的具体步骤和过程,严格规范的编辑流程能够使书稿的编辑加工符合其自身的规律,有效地保证书稿的质量[2]。二是管理规定。这其中包括资格准入制度,选题论证制度,稿件三审制度,责任编辑制度,责任校对制度,样品检查制度,成品评审制度,业务学习制度,次品召回制度及严格的奖惩制度等。

  当然在明确这些管理制度的程序和内涵后,人的因素就显得至关重要,即专职技术人员的素质及责任心就成为图书质量的重要保障条件。在此,我对其中几项管理制度的理解总结如下。

  二、选题论证制度

  在图书编辑流程中,选题论证及确立是图书质量保障的始发地。显而易见,若图书选题的风格是低级的、庸俗的,文字内容再精彩,再流畅,这样的产品也不能算得上是质量合格的产品。因为图书作为一种特殊的产品,它有形式和内容两方面的属性,而图书作为一种传播知识,宣扬文化的精神产品,内容属性则显得尤为重要,而对精神内涵进行质量把关,坚持并完善选题论证制度是内容质量的重要保证。坚持选题论证制度进程中,在大的方面必须根据经济社会需求,坚持社会效益第一,力争两个效益具佳。在具体的个体图书选题时,必须进行深入的市场调研,了解目标读者群的喜好,对比市场同类图书的定价,开本,装帧等出版要素,最后形成一个选题报告,从而确立图书选题。

  三、中期的稿件三审制度

  这一制度可以说是保障图书质量最根本的制度,是编辑工作的中心环节。按图书质量管理规定,在这三审环节中,始终要注意稿件政治性和政策性的问题,同时检查稿件的科学性、艺术性和知识性的问题。但在新形势下,此项制度又赋予三审过程新的职责,在强调上述审读职责的同时,还必须注意适应市场与时俱进,迎合目标读者群的阅读习惯,需要对原稿进行适当的加工与修饰,以达到促进发行量的目的;而对科技类书稿,更要注意数字、用语的规范统一,体例的整体和谐。作为责任编辑更不能只停留在对文字的审读修改,更应对文字编排,版式设计等方面提出具体要求,并出具一个与图书选题论证相匹配的设计思路。只有这样才能体现新时代的三审特色,也是新形势下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

  四、责任编辑制度

  这项制度的确立充分体现了责任编辑在整个出版流程和各个环节的重要地位,是保证图书质量的重要一环。笔者认为责任编辑制度,重在“责任”,在当今形势下,一本图书从策划到选题确立再到最后的成书出版,责任编辑可以说是整个项目的经理人,负责整个项目的运作、协调并要参与到各个环节的决策中,对于整本书的运作成功与否、对图书的内容及装帧质量负有极大的责任。而在这过程中,作为主体,责任编辑更应有“责任意识”,这其中包括对作者、对读者、对社会的责任。只有有了这种“责任心”才会生产出不仅合乎质量标准的合格产品,更会是对社会产生积极影响的精神产品。对于作者,责任编辑必须本着“甘为他人作嫁衣”的心态,对作品精雕细琢,不仅要保证原著的风格特点和正确的学术观点,去伪存真,去粗存精,更应运用自身所长,审读加工,使原稿衍生出新的内容,从而体现出编辑的创造力。对读者负责要有强烈责任心把好关,审好稿,使自己的图书真正对读者有益。同时,在出版形式,装帧风格上,能够贴近群众,贴近生活,贴近实际,使读者爱不释手,喜闻乐见,在获取知识的同时,能在精神层面上有所享受。对社会负责,要求责任编辑必须有社会大局意识,对待自己的工作要有使命感、责任感,树立一种意识,即我们运作的产品是一种精神产品,对社会产生的影响是深远的,它的质量(包括内容和质量两个方面)从整个社会的长远发展来看,影响着民族文化的发展,民族精神的培养,国民素质的提高,以及国家软实力提升。责任编辑作为精神家园的耕耘者,在此间所承担的任务之艰巨是不能被忽视的。责任编辑制度可以说是以人为中心,责任具体化的集中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