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商机 > 行业资讯 > 市场 > 菲律宾《世界日报》对其读者的意义

菲律宾《世界日报》对其读者的意义

发布时间:2020-10-14 18:01:01 点击次数:317

笔者通过对40名菲律宾《世界日报》读者作深度访谈,了解他们的媒介接触特点和动机,发现《世界日报》在帮助华人华侨融入菲律宾社会的同时,也成为菲律宾华人华侨守望相助的一个平台,满足了读者信息寻求、娱乐消遣、社会交往等多方面的需求。

关键词:世界日报;菲律宾;读者;华文;华人华侨

作者简介:

  摘 要:笔者通过对40名菲律宾《世界日报》读者作深度访谈,了解他们的媒介接触特点和动机,发现《世界日报》在帮助华人华侨融入菲律宾社会的同时,也成为菲律宾华人华侨守望相助的一个平台,满足了读者信息寻求、娱乐消遣、社会交往等多方面的需求。

  关键词:菲律宾;《世界日报》;读者;媒介使用动机

  为了进行有效的对外传播,我们必须对海外媒体受众的心理和行为有一个全面的理解,“研究他们的心理特征和阅读、视听习惯,探索针对他们进行新闻传播的规律,才能避免那种一厢情愿地说,传而不通、通而无效的尴尬局面”[1]。然而,由于在调查研究上存在着较大的困难,时至今日,我们对海外受众的媒体使用行为和心理的了解还是十分有限。2011年8月,笔者到菲律宾进行了为期半个月的实地调研,在马尼拉市以及怡朗市对《世界日报》的40个读者进行了深度访谈,了解他们的阅读行为和心理,希望对我们今后开展对外传播有一些借鉴意义。

  一、读者基本上是第一代移民,华文媒体是其唯一的信息来源

  《世界日报》是菲律宾发行量最大的华文报,创办于1981年6月1日,目前的发行量约为两万份。现任社长陈华岳先生告诉笔者,中菲建交初期的菲华社会还是亲台湾势力占主导地位,当时仅有的华文报《联合日报》不能及时客观地报道中国的有关新闻,也不能表达亲大陆的华人华侨的心声,因而几个爱国华人华侨策划创办了《世界日报》,以发出自己的声音。可见,《世界日报》的办报初衷就并非为了盈利,而主要是出于政治目的,因此这是一份典型的为“立言”而办的,用以及时传递中国的信息以及表达菲律宾华人社会的心声。受菲化的影响,从20世纪60年代起,华语就只作为菲律宾华校的一门外语课程,授课时间有限,故土生土长的华裔年轻人华文水平普遍不高,不能阅读华文报,所以菲律宾华文报的读者基本上是第一代移民。接受访谈的40个读者包括16名女性和24名男性,年龄分布从20多岁到60多岁之间,文化程度以初中和高中为主,大部分人所从事的职业是商品批发零售。20多岁和30多岁的年轻人主要是店员,年纪稍微大点的人则基本上都拥有自己的生意。受访的这些读者都是《世界日报》的忠实读者,家中(或店里)长期订阅《世界日报》,基本上每天都会阅读该报,工作很忙的读者没有时间细细阅读,也会每天浏览一下。

  由于大部分人是在中国接受教育,同时文化水平普遍不太高,对英文报刊和电视都表示看不懂或看起来太吃力。虽然出于做生意的需要,他们基本能用菲语日常会话,但菲语报刊和电视都看不懂。由于接触主流媒体存在语言障碍,他们通常接触的仅限于华文媒体,但信息来源仍然是多样的,包括报纸、电视和网络。在阅读《世界日报》的同时,他们也收看中文电视,台湾的东森电影台、香港的凤凰卫视以及大陆的CCTV-4和湖南卫视都是他们经常收看的电视频道,而且大部分受访对象表示,遇到重大新闻发生,报纸和电视的报道往往在时效性和报道深度上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他们就会上网搜索相关新闻和评论,以便对事件有及时全面的认识。当前菲律宾有五家华文报,包括《世界日报》、《商报》、《联合日报》、《菲华日报》以及《菲律宾华报》,为什么这些读者选择了《世界日报》,读者们经常提到的理由包括:内容丰富(《世界日报》在五家华文报中是最厚的)、报道及时、观点客观、习惯和随大流等。比如旅菲25年的百货批零商王先生表示“《世界日报》在五家华文报中是最有名的,办得最好,我们华人一般都看它,广告也一般都放在《世界日报》。”旅菲16年的百货批零商洪先生则说“习惯看。因为我们不懂英语,菲律宾语会讲,但不会看。菲律宾有五家华文报,华人一般都选择《世界日报》,对华人社会动态的报道比较多,也比较快”。1985年移民菲律宾的茶行老板姚先生也表示“《世界日报》新闻内容比较丰富,而且报道比较快,其他报纸有时候太慢了。我们华人一般都是看《世界日报》,至少90%都会选择《世界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