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商机 > 行业资讯 > 企业动态 > 社区报:回归传播的本质

社区报:回归传播的本质

发布时间:2020-10-14 18:01:01 点击次数:279

传统报业在新媒体浪潮中岌岌可危,而美国社区报地位却依然稳固如初。本文从美国社区报的传播理念入手,通过梳理国外文献,探讨了美国社区报的传播本质、传播功能、有别于传统新闻观的独特新闻理念以及分众化的实用性特征,探寻社区报生存发展的逻辑起点,分析社区报与新媒体传播观念的内在关联,以此来确定新媒体时代报业转型的现实路径。

关键词:社区报;转型;社区新闻;融合;新闻专业主义;

作者简介:

  【本文提要】传统报业在新媒体浪潮中岌岌可危,而美国社区报地位却依然稳固如初。本文从美国社区报的传播理念入手,通过梳理国外文献,探讨了美国社区报的传播本质、传播功能、有别于传统新闻观的独特新闻理念以及分众化的实用性特征,探寻社区报生存发展的逻辑起点,分析社区报与新媒体传播观念的内在关联,以此来确定新媒体时代报业转型的现实路径。

  【关键词】社区报;转型;社区新闻;融合;新闻专业主义 

  【作者简介】李欣人系山东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教授、博导;李莎系山东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研究生。

  【基金项目】本文是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21世纪美国新媒体理论转型趋势研究》(项目批准号:12YJC860021)、山东大学自主创新基金重点项目《新媒体语境下新闻专业主义的建构》资助成果。

  【中图分类号】 G210

  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的高度挤压下,传统报业岌岌可危,大型日报的订户数量以及广告收入连年下滑,不少小型日报由于难以找准自己的定位又不具备大报的公信力与知名度,干脆终结了自己的印刷版。在席卷传统报业的大危机面前,一种特殊形态的纸媒——社区周报的地位却稳固如初。在美国,97%的报纸可被归类为社区报,社区报通常以周报的形态出现,其单期发行量一般小于5万份,绝大多数在8000份至1万份之间。但美国社区报的发行量总和却有约1.09亿份,是大型日报总发行量的三倍。

  从目前的发展态势可以看出,针对特定受众的社区报不仅在“报纸消亡论”的氛围中顽强生存着,而且保持着很好的发展势头,与逐渐衰退的传统报纸形成鲜明对比。社区报现象也越来越引起了学界、业界乃至全社会的关注。因此,认识美国社区报的特性,探寻社区报生存发展的逻辑起点,分析社区报与新媒体传播观念的内在关联,来确定新媒体时代纸媒转型的现实路径,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

  一、对话与新闻:传播本体的回归

  社区新闻这一名称来源于肯·拜尔利(Ken Byerly),他是北卡罗来纳大学新闻系的一名教授。虽然社区新闻这一概念看似较为新颖,但实际上自美国建国时代就已经存在了。①拜尔利教授之所以选择了社区报这一名称,是因为它既能适用于周刊,也适用于小型日报。2006年2月,120位记者和学者齐聚美国南部的一个小镇,参加了一场名为:“新兴的社区新闻”的研讨会。与会专家们没能为社区新闻下一个特定的、全方位的定义,但他们总结出了社区新闻的一些主要特征。这些特征包括:亲密性、关怀的、私人的,它反映发生在社区中的故事,它扮演了社区领导者的角色。这些特征代表了近年来社区新闻支持者对社区新闻的规范性的描述。目前美国业界和学界仍没有对社区报做出公认的精确定义,但大多数研究者都提到,社区报专门为小的地理区域如乡镇或街区服务。社区新闻记者们更愿意参与社区组织,或与社区产生关联。相比而言,对于主流大报来说,他们往往无暇或忽略了讲述发生在社区的故事。

  从“传播”的字根与起源来看,communication源自于拉丁文communi,意为“共同”,与共同体和社区(community)有着共同的字根,因此,传播在词源上有为了建立共同性(commonness)而共享的含义。正如施拉姆(Wilbur Schramn)所言,“传播一词和社区(community)一词有共同的词根,这并非偶然。没有传播,就不会有社区;没有社区,也不会有传播。”②而社区是由地缘关系和社会关系构成的共同体,可以说,最早的大众传播就是从最原始的人类聚居群落开始的,而这种群落,也就是现在人们认知中的社区的雏形。传播是维系社区的根本途径,而社区报本身就是社区传播的主要途径,从这个意义上来看,社区新闻是最接近传播本初含义的。

  从本体论的角度看,传播是通过对话形成共识的精神交往过程。大众传媒扭曲异化了这一过程。传统的新闻传播是以传者为主导的传播过程,在这种传受不平衡的情况下,无法实现传受双方的对话,也不存在相互对话的技术平台,形成共识更是无从谈起,如此一来,传统媒体的新闻传播观实际上背离了传播的本真内涵。也正因此,作为信息传递的传播观遭到了一些怀有人文理想的美国学者的强烈反对。这种以“传递”为中心的传播形态,是将传播视为为达到特定目的的工具,为完成功利性目标而忽略了其原有平等建立共同性的概念。凯瑞(Carey)就曾提醒我们要用“仪式”(ritual model)的观点来进行传播研究。伴随着新媒体的传播浪潮,新闻传播的传统理念与新媒体理念显得格格不入。

  新媒体从技术上搭建了回归传播本体内涵的一座桥梁,构建了受众互动交流的平台,受众可以通过新媒体方便及时地进行直接的交互对话,进而可以通过对议题的讨论达成共识。

  而社区新闻是一种特殊的为受众参与而出现的报纸形态,与其说它是报纸,不如说它是一种纸质的自媒体平台。社区作为最基础的公共空间,掌握着相对较稀缺的资源,但却须承担更大的责任。社区居民有很多问题需要了解,他们也需要参与地方公共事务的途径,除此之外,社区居民也需要表达意见并被协助解决复杂的问题。要做到这一切,社区就需要搭建一个能够承载信息并帮助居民辨别和解决问题的平台,社区报也就应运而生了。社区报为它所服务的社区负责。与大众传媒不同,社区新闻是一个远离了激烈竞争和痴迷于边际利润的集团化新闻的宁静的小港湾。③社区报允许社区居民自己采写社区新闻并进行投稿,如此方便了社区居民间的沟通和对话,这种对话是平等的。④因为社区报是一种受外界压力较小,真正面向读者需要的报纸类型。社区新闻更容易被它的读者接近和理解,进而形成了社区居民的尺度。社区报创办的初衷就是搭建一个联通社区居民的平台,方便社区居民的生活,沟通社区居民的各种观点和意见,进而达成共识,实现社区的融合。

  社区新闻的出现及发展可以看做是一种对传统媒体新闻活动背离传播本真内涵的重新回归。社区新闻是用社区的声音动态地报道发生在社区中的事件。⑤社区报积极刊登来自社区居民的言论以及意见,刊登社区居民结婚生子、斩获奖项,以及讣告等消息,促进社区居民之间的相互了解,搭建了社区居民间沟通交流的平台,从而使社区报成为居民情感交流的枢纽,而这也与新媒体互动参与的特性不谋而合。实际上,社区新闻更贴近传播的原初含义。社区作为最小也是最基础的大众传播单位,可以通过社区新闻这种形式,实现社区居民间的情感和信息交流,并在最大程度上反映社区居民的意见及观点。这在实践上,又一次回到了传播的源头。

  因此,新闻未必就应该是在大众传媒中所呈现出的那种单一状态。有学者认为,公众的注意力向社区新闻的转变,是对我们不食人间烟火的大型媒体的自然反应。⑥《信任危机:社区新闻是答案吗》(A crisis of conscience: Is community journalism the answer?)的作者J·赫伯特·阿特休尔认为,社区新闻是人们担忧媒体公信力和影响力下降的必然结果。社区新闻的出现使新闻再次回归了本源,使媒体所发挥的作用回归了其初始理想状态,成为意见和见解产生的温床。⑦新闻走进社区,进而走向对话,是精神交往的内在逻辑,预示着新闻传播活动还能够在人类情感交流、价值建构以及民主参与等方面发挥着另一维度的重大作用。

  一些西方学者肯定了社区报在促进社区民主参与方面起到的作用。社区报可以帮助普通公民确定如何面对公众问题,并且允许社区中普通公民的意见参与新闻报道。⑧社区记者是公众意见的聆听者,并且积极地帮助公民与社区进行联系。社区媒体把公众的利益置于本报的利益最大化之前,并且为公共话语形成论坛提供支持。⑨亚诺维兹(Morris Janowitz)在他1952年进行的关于媒体对城市社区影响的研究中,总结了小型新闻出版机构所能为社区带来的一系列集成式的影响,包括建立和维持地方的共识,建构当地的文化,帮助进行机构和设施的调整,构建实现民主化的信誉,确立地方社区的权利和特权并且可以帮助扩展个人和社会的联系。斯塔姆(Stamm)借鉴了亚诺维兹的论断,认为新闻媒体对社区的关注可能有助于社区的整合。

  这样看来,社区媒体就像社会的胶水一样把社区内部凝聚起来。社区媒体着力于加强社区的共性而不是强调不同。社区记者工作的主要宗旨就是帮助组建社区并修复在社区融合过程中产生的裂痕并集结不同观点,从而使社区居民具有相对一致的价值观。除此之外,社区媒体还须帮助解决出现在社区中的问题。对于具有多个利益集团和观点的社区,社区报能够使这些团体互相之间知晓对方的存在。社区报往往可以起到鼓励社区多元化并促进社区间各团体的沟通和对话的作用。⑩实际上,社区的多样化与社区的融合同样重要,它们只是一个更为宏观的过程的不同步骤。媒体对社区多元化和不同观念的认可将是实现社区融合的第一步。在这一层面上,越是经济结构多样的社区,社区报的编辑越是能接受更多的新观点,报道更多的社区内部矛盾,报道更多有争议的事件,也更能接受自己“看门狗”的职责。

  因此,社区报具备得天独厚的发展优势,成为在报业萧条年代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其对话式的新闻观也因为与新媒体特有属性和观念的契合,孕育着纸媒转型的未来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