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商机 > 行业资讯 > 市场 > 数字出版业态的变、不变与应变——中国出版集团公司的探索与实践

数字出版业态的变、不变与应变——中国出版集团公司的探索与实践

发布时间:2020-10-14 18:01:01 点击次数:178

数字出版作为出版的新业态,并没有改变传统出版的性质和目的,但对出版的技术手段、出版生产与传播方式,仍然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中国数字出版面临的主要矛盾,是数字阅读的增长需求与数字内容提供商缺失的矛盾,本文以中国出版集团的探索与实践为例,对解决这一问题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数字出版;数字资源交易与服务;平台

作者简介:

  摘 要:数字出版作为出版的新业态,并没有改变传统出版的性质和目的,但对出版的技术手段、出版生产与传播方式,仍然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中国数字出版面临的主要矛盾,是数字阅读的增长需求与数字内容提供商缺失的矛盾,本文以中国出版集团的探索与实践为例,对解决这一问题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数字出版;数字资源交易与服务;平台

  中国出版集团公司拥有众多历史悠久、品牌独特的出版发行企业。近年来,通过实施数字化和国际化战略,这些企业取得了很多成果。在此,结合我们的实践,谈谈对数字出版发展的认识。

  一、数字出版的“不变”

  数字出版从本质上讲仍然是出版,也就是说,数字出版作为出版的新业态,并没有改变传统出版的性质和目的。

  首先,从性质上讲,数字出版与传统出版都主要负责内容生产和提供,都区别于物质生产和消费,而属于精神生产和消费范畴。同时,出版相比于精神生产的其他文化产业类别,属于纯内容消费。比如,我们看演出、看电影,要去剧院、电影院,剧院、电影院要具备相应的舞台、座位、声光电设备等外在的环境条件;但无论是传统阅读还是数字阅读,只要一卷在手、一机在手,便可如培根所说,“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

  其次,从目的上讲,出版生产和提供的内容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信息,为读者提供资讯和数据,帮读者解决一时之需;第二层次是知识,为读者提供生存、生活、生产的方式方法和技能,帮读者提高实践能力,做更有用的人;第三层次是文化,为读者提供认知和思想,帮读者丰富思考、涵养文化、陶冶性情,做更自在更完美的人。数字出版与传统出版,在这些目的上仍然是一致的,即都是为人类发展提供信息,丰富知识,塑造世界观、人生观。

  二、数字出版的“变”

  数字出版虽然没有改变出版的性质和目的,但它对出版的技术手段、出版生产与传播的方式,还是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这也正是数字出版已经存在、正在快速发展,但仍然被高度关注、深入研究的重要原因。

  首先,数字出版带来了技术手段和阅读过程的变革。这种变革,虽然没有改变出版的基本目的,但丰富了实现目的的路径;而路径的丰富,又使得出版的功用大大扩展、更加有效。从提供信息的角度看,数字出版相比于传统出版,是海量信息的汇集和爆炸式增长。据预测,到2020年,全球数据总量将超过40 ZB(40泽字节,即40×1012GB,相当于40万亿GB)。这些数据虽然不全是数字出版数据,但数字出版所带来的数据量的迅速增长显然占有重要比重。从提供知识的角度看,获取知识的途径,正由一本书一本书的阅读、查找、人脑分析与组合,转变为以大数据为基础的快速获取、全面提取和深入分析,这就极大增强了人类获取知识的宽度、深度和有效性。读本时代,即便是很广泛地阅读,从书本获取的知识仍然相对零星、有限、芜杂;数字时代,透过大数据分析,可以有针对性地阅读,便能获得广泛而又必须的知识;从提供文化的角度看,数字出版在为人们获取信息和知识带来巨大便利的同时,也削弱了传统纸本阅读的细嚼慢咽的过程、深入理解的过程、以及通过阅读进行思想训练的过程。因此,数字出版物具有宽泛而不够深入、分散而不够系统的特点。

  其次,数字出版也改变了生产和传播的方式。传统出版包含五个主要流程:选题→编辑和审稿→印刷和复制→发行和销售→阅读。数字出版以数字技术的便利性渗透到了传统出版的各个流程,并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具体来说,在选题方面,传统出版无论是接受来稿还是主动组稿,通常是编辑出版人员占有主动,只有少数知名的作者才具有选择权;数字出版的选题多是无数的创作者自发自主生成的,理论上,可发布的出版资源是海量的,数字平台的筛选方式和读者的选择能力共同决定了数字阅读的品质;甚至有些传统出版意义上的半成品,如数据库,则可以直接销售。在编辑审稿方面,数字出版比传统出版的编审过程简化很多,有时甚至与选题合二为一;但数字出版的海量信息增加了对产品内容进行专业水准的质量把关的难度。在印刷复制方面,数字出版的影响更为明显。由于载体的变化,数字出版已经有很大部分无需印刷。以爱思唯尔为例,2013年的收入构成中,数字产品收入占66%,印本收入只占19%;培生同样如此,2013年收入构成中,数字产品收入占60%,印本收入占40%。对于仍然需要印刷的纸本,少批次、大批量的传统印刷,也逐渐转变为多批次、小批量的按需印刷,甚至于单本的快速印刷。不仅如此,更重要的是,数字化按需印刷的广泛应用,使得印刷由过去的在生产地进行转变为在消费地进行,并与渠道电商相结合,极大地缩减了需求—供应周期,并满足了各地读者的多样化需求。在发行销售方面,传统的出版发行商与零售商各有分工,是出版产业链的不同环节。而数字出版则总体趋于直接销售,按需印刷则实现即时销售。在实现阅读方面,数字时代,读者中的很大一部分,是通过各种社交媒体进行随机阅读的,而不是先有阅读需求然后进行选择性阅读。

  总之,数字出版在生产和传播方式上促进了出版行业内部的垂直整合,在技术和阅读体验上促进了行业内外的广泛融合;数字出版所聚合和整合的大数据,本身成为出版生产的要素之一,成为有用的资产。在此基础上,形成了新的产业链,新的出版业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