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商机 > 行业资讯 > 今日热点 > 媒介融合背景下的公众阅读与出版转型

媒介融合背景下的公众阅读与出版转型

发布时间:2020-10-14 18:01:01 点击次数:214

在媒介融合的背景下,公众阅读方式发生了改变。传统出版业唯有进一步转变理念,深入开展管理制度创新,加快推进技术和人才的转型,创新盈利模式,加强版权保护,才能实现成功转型。

关键词:媒介;阅读;出版;读者;传统出版业

作者简介:

  摘 要:在媒介融合的背景下,公众阅读方式发生了改变。以读者为中心、多元化与个性化、微型化与移动化、碎片化与娱乐指向以及交互式的阅读方式已经影响到出版产业的未来发展。传统出版业唯有进一步转变理念,深入开展管理制度创新,加快推进技术和人才的转型,创新盈利模式,加强版权保护,才能实现成功转型。

  关键词:媒介融合;公众阅读;出版转型

  一、媒介融合背景下公众阅读方式的改变

  新媒介技术的不断更新和进步,大大促进了媒介融合的进程。一方面,新媒介技术将图书、报纸、杂志等平面传播媒介和广播、电影、电视、音像等电子传播媒介在网络中数字化,打破其原有的界限,使得它们之间的差别变得模糊而不可辨认。另一方面,新媒介技术越来越多地担当起了传统传播媒介技术的功能,公众可以通过互联网络进行文本阅读、通话、观看电视节目和欣赏电影,甚至可以通过手机等移动终端来完成上述事情。可见,传播技术的更新过程实际上就是传播技术不断替代和融合的过程,人类社会前进的每一步也都伴随着媒介融合的不断发展。同样,媒介融合的过程,也是新媒介技术不断更新和进一步强化的过程。这一过程在拓展了传统媒介功能的同时,还将新的数字技术运用到各类传统媒介之中,实现优势互补。更重要的是,这种趋势对受众群体将产生更为深远的影响,改变了其传统的生活方式。公众阅读方式的改变也正是在媒介新技术运用及媒介融合的过程中悄然发生的。

  (一)以读者为中心

  伴随着不同媒介形态、媒介功能及传播手段的融合,数字技术的便利性得到了最大化的发挥。在技术的保障下,广大公众既可以是受众又可以是传播者,具有了较强的自主性,公众可以主动地选择、接受和传播信息。对公众阅读而言,传统的以作者为主、以出版者为“二传手”的情况大大改观,读者不再是单纯的被动者,而拥有了更多的主动性和选择权。这样一来,读者的阅读需求被无限放大,成为作者和出版者考虑的重要尺度。满足读者的阅读口味和兴趣成为了作者的首要任务,出版者也同样将读者需求作为生存的基础和发展的动力,这样一来,过去以作者或出版者为中心的状况发生了逆转,读者成为中心,成为阅读、出版过程中的首要因素。

  (二)多元化与个性化

  随着平面媒体及数字媒体的不断发展和融合,公众拥有了多种多样的信息获取渠道,这大大冲击了传统的比较单一的阅读形式。事实上,因个体性存在带来的阅读需求原本就应该是多种多样且不断变化的。这种多媒介并存和不断融合的新媒介技术功能不但保障了所提供内容的多元化,也以综合运用多媒体的工具和方式满足了公众的多元化需求。对公众而言,不论是通过传统的平面媒体还是手机、互联网络等新媒体,都可以非常容易且便利地找到自己的兴趣所在,公众阅读的个性化需求亦得到满足。

  (三)微型化与移动化

  以手机为例,这个原本只是通讯工具的新兴媒介,随着与互联网技术的结合,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大众传播媒介,成为网络媒介的延伸与组成要素。与电脑网络相比,手机打破了地域、时间和电脑终端设备的限制,用户可以随时随地利用手机阅读各类信息。加之相关软件的产生和发展,已经使得手机在公众阅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所以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以手机、iPad为代表的移动通讯设备的不断更新和普及,以及iOS、Android等软件系统在智能移动终端被广泛应用,公众阅读的微型化和移动化趋势将进一步增强。

  (四)碎片化与娱乐指向

  以网络为代表的新媒介技术拥有更多的信息源,从而承载了巨大的信息空间,呈现出了信息海量性特征。而当前网络搜索引擎技术的高度发达,使公众阅读变得简单和便利。通过搜索引擎,公众所获取的信息只是海量信息中极少的一部分,只是孤立的、不完整的知识碎片。这使得公众阅读的知识出现了碎片化特征。此外,越来越多的人,尤其是年轻人更看重阅读的娱乐功能。他们更愿意接受超越单一文字信息的视听结合的多媒体信息,通过接受这些多媒体形式的信息达到对感官冲击的娱乐性目的。

  (五)交互式

  麦奎尔曾指出,“网络可以说是迄今为止最理想的沟通媒介,它在融合报刊杂志、影视广播等所有媒体的同时也超越了这些传统媒体,网络传输使得各类信息平等自由流动”[1]。正因为如此,网络在媒介融合的潮流中脱颖而出,成为最受欢迎的传播媒介。公众可以通过网络媒介自由地选择、更换阅读信息,还可以实时发表观点和意见,公众具有了阅读的自主性。而正是这种自主性使传统的传播者和接受者、作者和读者实现了角色互换,读者通过发表观点和意见变成作者,作者也可以在获取反馈信息的过程中变成读者。作者和读者可以通过网络互动,形成一种交互式的传播方式。

  二、媒介融合及公众阅读方式改变带来的出版转型

  在媒介融合的潮流中,公众阅读方式的变化体现出了典型的信息社会尤其是网络社会的特征,而这种转变直接影响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影响着社会生活的多个方面,也影响到出版产业的未来发展。同时,伴随着传播新技术和媒介融合的不断发展,出版的概念也被大大拓展。例如《牛津英语大词典》中这样表述出版:“指发行和向公众提供用抄写、印刷或任何其他方法复制的书籍、地图、版画、照片、歌曲或其他作品”;日本的《出版事典》认为出版就是“用印刷或其他机械方法将文字、图画、摄影等作品复制成各种形式的出版物并提供给众多读者的一系列活动”;《联合国版权公约》则指出,出版是“可供阅读或视觉可以感知的著作以有形的形式复制并向公众普遍发行”[2]。由此可知,在世界范围内,传统的出版业已经发生了巨大的转变,其内涵随着新技术的更新不断拓展,这正好契合了媒介融合的应有之义。

  《2013—2017年中国数字出版行业商业模式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显示,数字出版总产出由2006年的213亿元扩张至2010年的1058.4亿元,手机出版、网络游戏和网络广告俨然已经发展成数字出版产业的三大巨头;出版产业融合逐渐深入,在数字化浪潮的推动下,原本严格区分的行业边界愈发模糊,内容提供商、技术提供商和渠道运营商之间的相互融合越来越深入。[3]传统的信息传播方式已经发生改变,新媒体传播方式正在快速抢占市场份额,数字技术在出版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媒介融合的趋势不断凸显。在此背景下,中国的出版业要进一步转变理念,深入开展管理制度创新,加快推进技术和人才的转型,创新盈利模式,通过推进法制建设来加强版权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