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商机 > 行业资讯 > 今日热点 > “70年:新中国新闻业发展经验与成就”论坛在京举行

“70年:新中国新闻业发展经验与成就”论坛在京举行

发布时间:2020-08-07 19:04:55 点击次数:238

关键词:

作者简介:

  中国社会科学网讯(记者姚晓丹 王晓真)《中国社会科学》编辑部和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共同主办的“70年:新中国新闻业发展经验与成就”论坛于7月6—7日在北京举行。来自南京大学、暨南大学、中国传媒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环球时报》和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的众多知名专家学者参加了本次论坛。

与会人员合影 本网记者 赵琪/摄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副总编辑吕薇洲在致辞中表示,新闻传播学虽然是一个年轻的学科,但是在学界的共同努力下,已经取得了长足发展,为我国经济社会繁荣稳定作出了巨大贡献,在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建设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将新闻学与哲学、历史学、经济学、政治学、法学、社会学等学科列为11个需要加快完善的、对哲学社会科学具有支撑作用的学科。肩负着“为高质量成果、高水平人才搭建一流平台”神圣职责的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近年来对新闻传播学给予了高度重视,希望能将新闻传播学前沿论坛办成品牌论坛,与学界专家一起,携手推进新闻传播学“三大体系”建设,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作出贡献。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副院长张辉锋代表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及学院领导,欢迎和感谢各位学者参加本次论坛,也感谢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的支持,希望本次论坛能够成为两个机构之间以及《中国社会科学》与新闻传播学学科间相互支持与合作的美好开端。

  南京大学网络传播研究院院长、新闻传播学院教授杜骏飞 本网记者 赵琪/摄

  南京大学网络传播研究院院长、新闻传播学院教授杜骏飞做了主题为“人文主义七十年:大众传媒语境的历时分析”的演讲。他表示,七十年来,人文主义的概念史也是一部新闻传播的观念史,Humanism在中国有三种译法——人文主义、人本主义、人道主义,在主流媒体中各自对应着不同的思想外延。其在西方世界的最初意涵是“人文主义”,是对十四、十五世纪文艺复兴时期思想文化运动成果的概括。它与人的解放、人性的苏醒和对人的认识相关,体现了反对封建神权的思想意志。十七、十八世纪,特别是启蒙运动以来,人本主义、人道主义意义上的人文思想开始兴盛,其中,人本主义解决了“以人为本”的哲学本体论问题,人道主义则将人文主义扩展到社会、政治领域中。

  “通过媒介的镜像我们可以看到历史的变迁”。为探索人文主义的概念丛在新中国传媒语境中的嬗变,杜骏飞以《人民日报》为例,分析研究了人文主义思想在新中国媒介语境中的传播脉络。统计显示,70年来,大众传媒语境中的“人文主义”三大概念,其内涵分布是偏向的、不平衡的,是随历史发展和意识形态潮流而变迁的。

  杜骏飞认为,数据分析与话语分析表明,“人文主义”在70年以来的大众传媒语境中,其思想基础先天缺失,其过程屡经磨难,其意涵则是反复重建的。

  由此,杜骏飞提出了一些深度思考:从全社会的精神气质来看,类似于“GDP主义”“唯科学主义”、算法至上、“精致的利己主义”“效率优先而公正阙如”的种种世相,或都与人文主义话语的不足相关。在数字时代的今天,科学主义的精神场景或将登峰造极,算法、VR、AR已经开始宰制社会文化和传媒伦理, “人文主义”正在面临新的挑战。近40年来,人文主义更多地被视为一种进步、向上的思想,其思想解放意义得到了认可。但在中国主流媒体中,人文主义的语境缺陷尚未得到充分弥补,这或许也是当下媒体、社会、国家需要共同面对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