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媒产业制度变迁的动因与机制 ——以电视产业为例
发布时间:2020-10-14 18:00:53 点击次数:297
本文将运用新制度经济学制度变迁理论,以中国电视产业制度创新为例,深入分析传媒市场需求、宏观制度环境、传媒技术进步如何影响创新行动者决策,如何推动制度创新,从而推断未来传媒制度顶层设计、改革实践趋势。本文根据电视产业制度创新是否影响、改变原有利益格局而对制度创新类型做一个分类:如果制度创新不影响原有政治宣传,或不降低原有制度下各级政府、电视台及其他生产主体的利益,这类制度创新可称为“增量型”电视产业制度创新,它主要发生在市场需求扩张带来的新业务领域。基于新制度经济学制度变迁理论,本文认为,电视广告市场、节目市场需求增长导致了电视制度创新“行动团体”纯收益增加的预期,国内外制度环境变化则降低了创新政治成本,从而激发了“初级行动团体”的制度创新行为和“次级行动团体”的配合行为。
关键词:制度创新;广告;收益;传媒;节目;广播电视;变迁;团体;分离;产业
作者简介:
内容提要:
市场需求变动、制度环境变革、技术进步是中国传媒产业制度变迁的主要动因。制度创新是通过“初级行动团体”权衡自身收益与成本而启动,“次级行动团体”配合而完成。市场需求增长带来各个相关方收益都能增加的“增量型”制度创新比较容易进行,如广告经营制度、有线电视制度等;涉及利益调整的“存量型”制度创新则阻力很大,如“制播分离”等制度。市场需求、制度环境、传媒技术进步也将持续推动传媒产业制度创新。
关键词:
电视市场需求 制度环境 传媒产业制度 制度变迁
作者简介:
易旭明,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博士后,上海师范大学人文传播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传媒制度、传媒经济。
相关信息: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2YJC860032);上海市教育委员会科研创新项目(13YS031)
制度是传媒等文化产业发展的瓶颈,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把文化产业建设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为此要加快文化体制改革,破除妨碍发展的体制弊端。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再次强调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继续推进国有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加快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和文化生产经营机制;同时也提出,对按规定转制的重要国有传媒企业探索实行特殊管理股制度。这说明我国传媒行业政策地位特殊,现实中传媒产业制度改革的确也是敏感曲折,走走停停。
研究传媒产业制度创新和变迁的文献颇丰,①既有从新闻传播学、政治学视角研究的,也有基于新制度经济学理论研究的成果。②现有成果论及我国传媒产业制度变迁原因,一般都认为改革开放政策、政府财政拮据和媒体自身利益诉求是推动传媒产业制度变迁的原因,这具有一定的解释力。
但是,政府财政很长时间里都是相对拮据的,媒体也从来不乏利益诉求,那么推动我国传媒产业制度变迁的根本动因究竟是什么?这些动因是通过什么机制作用于传媒制度创新?不同时期改革开放政策是如何在特定时候与媒体利益形成合力,从而推动特定传媒产业制度创新?本文将运用新制度经济学制度变迁理论,以中国电视产业制度创新为例,深入分析传媒市场需求、宏观制度环境、传媒技术进步如何影响创新行动者决策,如何推动制度创新,从而推断未来传媒制度顶层设计、改革实践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