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商机 > 行业资讯 > 深度评测 > 新媒体视野下传播核心价值观的“微”路径

新媒体视野下传播核心价值观的“微”路径

发布时间:2020-10-14 18:00:50 点击次数:175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性质和基本特征,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

关键词:传播;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视野;价值观

作者简介: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性质和基本特征,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

  去年五四青年节,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指出:广大青年要把正确的道德认知、自觉的道德养成、积极的道德实践紧密结合起来,自觉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带头倡导良好社会风气。今年五四青年节,习总书记来到北京大学考察,在与广大师生座谈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祖国和人民同行,努力创造精彩人生。

  高校作为高素质人才培养、塑造青年的主阵地,肩负着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任。我们要精心谋划,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全面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大学生高度认同之的正能量当为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以紧跟时代创作出壮丽的人生诗篇。

  一、新媒体是传播核心价值观的利器

  首先务必厘清“新媒体”的概念。新媒体是一个通俗的说法,严谨的表述是“数字化互动式新媒体”。从技术上看,“新媒体”是数字化的;从传播特征看,“新媒体”具有高度的互动性。“数字化”、“互动性”是新媒体的根本特征。当下属于新媒体者——网络媒体与手机媒体。[1]学生是目前中国网民中规模最大群体,占比达26.8%。网络日渐成为学生表达、交流、学习以及娱乐的重要载体。大学生已经成为网络上最活跃的群体之一。大学生群体——“网络新一代”的“主力军”,在学习和日常生活中始终充满了新媒体元素。我国移动互联网发展进入全民时代。移动互联网将网络渗透到了大学生群体的每个角落、每个时段,这给他(她)们展示个性提供了良好平台。大学生的新媒体表达和思想的移动化传播已经成为一种常态。[2]

  现在,网络发展、信息传播进入了一个“微时代”,要充分运用微博、微信、微视、微电影等方式,增强针对性和互动性,扩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网上宣传的覆盖面和影响力。[3]在现代传播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新媒体无疑将担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的重任;换言之新媒体乃是传播核心价值观的有效工具。所谓有效的工具,即利器是也。

  二、新媒体对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双重效应

  分析掌握互联网等新媒体对大学生思想活动的深刻影响,是加强时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提和依据。新媒体的发展是一把双刃剑,其对“天之骄子”思想行为的影响具有双重性。

  当代大学生的新媒体选择偏好明显地对其政治社会化产生深远影响,一方面带来拓宽大学生政治认知的渠道、激发莘莘学子政治参与的热情与加快学生政治社会化的进程等正面效应,同时也带来诸多负面效应。探研内中的正能量与副作用,具体可从新媒体选择偏好对大学生政治认知、政治参与方式和政治人格塑造三方面产生的双重效应来剖析。政治认知模式从单向主导向多维互动转变,但容易引发政治认知的偏差;政治参与方式从社会动员向自发参与转变,但容易造成政治行为的失范;促使从传统政治人向现代政治人转变,但容易导致政治人格的异化。[4]

  对此高校党建与思想教育工作必须进一步转变观念、解放思想,以辩证的思维、开放的心态看待新媒体对大学生思想活动的深刻影响,坚持与时俱进、主动出击,兴利除弊、网为我用。

  三、“中心”、“主客体”、“平台”和“手段”呈现出四大变化

  我们须直面高校党的建设的四大变化,方能不断提高高校党建工作水平,开创高校党建工作新篇章。

  首先,党建工作“中心”变化。围绕中心抓党建,凝心聚力促发展。这个“中心”指的是什么呢?过去该“中心”指教学科研,现在的理解“中心”即人。高校党建工作以高科技、高知识的“人”作为工作主体和工作对象,凝聚人的智慧、知识、力量,通过改变“人”的观念、理念、精神,优化“人”的思维方式与行为方式,搭建“人”的实践活动平台,研究制定“人”的行为规则,营造有利于“人”的潜质、潜能发挥的生态和校园环境,让教育在传递知识的过程中塑造有理想有信念有责任感的人。第二,党建工作“主客体”变化。传统思维理解高校党建工作对象是教师和学生,教师是主体、学生是客体,现在理解师生互为主客体,现代教育要求变客体为主体、变理论为实践。发挥学生主体在知识文化传承、思想政治教育、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作用是高校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第三,党建工作“平台”变化。传统大学校园课堂是主阵地,教材是教科书、报告会是主渠道转变为大学生素质教育十大平台,思想引领、知识学习、社会实践、精英励志、创业就业、职业规划、心理咨询,根据学生成长需求搭建的十大平台具有可持续性和长久性。在平台上,大学生可模拟可互动可交流可创意,学生可以施展才华、张扬个性,何乐不为。最后,党建工作“手段”变化。信息技术的发展使传统的大学课堂、图书馆、实验室、数据库、餐厅、宿舍、校园、社区和家庭联为一体,构成虚实交错、相互联系的立体空间,自媒体、多媒体的快捷和方便使学生成为新技术的体验者、使用者和发现者,学生在学习知识、了解信息的同时,也在编辑、重构新知识,发布、传播新信息。[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