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商机 > 行业资讯 > 测评 > 人民日报“中央厨房”构建行业新生态

人民日报“中央厨房”构建行业新生态

发布时间:2020-10-14 18:00:49 点击次数:248

进入人民日报新媒体大楼10层的“中央厨房”,很多人会震惊于极具科技感、现代化的办公环境。

关键词:中央厨房;人民日报;生态;工作室;人民日报社

作者简介:

  进入人民日报新媒体大楼10层的“中央厨房”,很多人会震惊于极具科技感、现代化的办公环境。中央的巨大椭圆形桌子是指挥调度中心,两侧坐着人民日报社的值班总编辑、各部门负责人,一边进行着热烈的讨论,一边盯着眼前十几米长的屏幕。屏幕从左至右分别显示着:世界各地的热点新闻、舆情热词的变化、最新出炉的文章、新闻文章阅读量排行、值得关注的热点事件、各大微信公众号的阅读排行榜、各领域记者的报道安排……

  指挥调度中心的两边,是一排排放射状的工位,记者、编辑们在这里忙着电话采访、写稿、制作多媒体新闻产品等,这是人民日报内部设立的融媒体工作室。工位上摆着“侠客岛”“学习小组”“国策说”“麻辣财经”“智理行间”等融媒体工作室的名字。这就是人民日报“中央厨房”的工作场景,它正在开启人民日报媒体融合的新时代。

  “中央厨房”开启融合发展新征程

  网络和数字技术裂变式发展,带来媒体格局的深刻调整和舆论生态的重大变化,让传统媒体站到了创新发展的重要关口。党中央从战略高度布局谋篇,打造新型主流媒体,巩固宣传舆论阵地。2014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中央深改小组会议,部署推进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人民日报社立即响应,主动探索,在中央宣传部的指导支持下,迅速启动融媒体“中央厨房”建设。

  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的“2·19”讲话,对媒体提出“融为一体、合而为一”的要求。为进一步推进媒体融合,人民日报“中央厨房”已从局部实践上升为顶层设计,从多点突破扩展到整体推进,从报道创新转向制度创新,全面转型、一体发展,形成了从“相加”到“相融”的新的采编架构、新的融合思路。

  今年1月5日,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宣传部部长刘奇葆在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工作座谈会期间,考察了人民日报社“中央厨房”、新媒体中心和人民网建设情况。1月11日,人民日报第6版刊发刘奇葆署名文章《推进媒体深度融合 打造新型主流媒体》。人民日报顺势建立的“中央厨房”,正是在媒体融合的道路上为党的舆论宣传树立了新的标杆。人民日报社社长杨振武认为,“中央厨房”在人民日报的融合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其运行“开启了人民日报融合发展的新征程”。

  “中央厨房”打造媒体行业新模式

  目前,人民日报的体系可以看作“1+3+1”,1是人民日报这张中共中央机关报,3是新媒体端的三大平台——人民网、两微一端、电子屏,最后的1就是“中央厨房”,我们准备将它打造为面向未来的、全新的内容生产体系。“中央厨房”拥有开放的思维,通过它生产的内容可以连接各种端口,打造“内容+一切端口”模式。这个端口并不局限于媒体,还可以拓展到其他行业、其他形式。

  人民日报“中央厨房”由人民日报媒体技术公司设计、承建。经过近两年的实践和探索,人民日报“中央厨房”已经形成了较为成熟的模式和架构,以内容的生产传播为主线,打造媒体融合发展的业务平台、技术平台和空间平台。这三个平台以人民日报社全媒体体系为起点,以全球传播为目标,旨在给国内媒体行业搭建一个公共平台,从而聚拢各方资源,形成融合发展、全球传播的行业合力。

  作为业务平台,“中央厨房”摸索出一套成熟完善的内容生产、协作、分发的业务模式,将传统意义上的采编人员重新定义为指挥员、信息员、采集员、加工员、推销员、技术员等岗位。指挥员突破了传统意义上报社内部对于副社长、副总编辑的分工设置;采集员相当于记者,但不再限于在现场采写报道,还要采集图片、视频等各类素材,我们还设置了数据采集员的新工种;加工员承担了编辑角色,但不再消极等待前方记者发回报道,而是同步甚至提前加工和生产内容;技术员包括VR、H5、视频的设计、编程、制作人员;推销员把“中央厨房”的内容产品推广至各个出口,既包括人民日报系各发稿终端,也包括国内外合作媒体。目前,“中央厨房”所生产的内容,同步发送给国内的2000多家媒体和网站,以及用18个语种向几百家海外媒体提供多样化的内容产品。

  作为技术平台,“中央厨房”的技术系统旨在让所有的新闻线索、选题策划、传播效果、运营效果都有数据支撑。基于人民日报“中央厨房”软件平台的内容分发、舆情监测、用户行为分析、可视化制作等一系列技术工具,前后方采编人员时刻在线连接,各终端渠道一体策划,逐步形成新媒体优先发布、报纸深度挖掘、全媒体覆盖的工作模式。